 
各教学单位:
为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建设,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做好微专业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根据《大连科技学院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大科校发〔2024〕102号),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微专业申报及已获批微专业设置点调整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申报
(一)概念界定
微专业是指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旨在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多元的跨学科课程资源,为学生开拓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提升社会竞争力提供支撑。
(二)申报条件
开设微专业的单位原则上应为承担本科生培养任务的教学单位。微专业设置须符合以下条件: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2、具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依托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并符合学校微专业建设规划,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3、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具有“少精尖跨”的特点,充分显示其独特性和创新性,须与普通本科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度,避免重复。
4、微专业负责人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了解相关产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稳定、结构合理,能够积极参与微专业课程建设与管理,主动开展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5、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俱全,具有较完善的培养方案修订、招生录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持续改进等管理制度。
6、开设单位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并为微专业班级配备班导师,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7、每个微专业需开设5~8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学分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为2~3学分,学制一般为2年以内。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1、申报单位需认真学习《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立足本院办学特色优势,分析研判学生发展需要,开展相关调研,确定微专业名称和课程体系,填写《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申报书》(模板见附件2)。
2、编制《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培养方案》(模板见附件3)和《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见附件4)。
3、请各单位于9月18日15:00前将申报材料(申请书、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申报汇总表》(附件5)签字盖章后纸质版一式一份交到教务处教研科办公室E202,电子版(Word或Excel)以“学院+微专业申报”命名发送到联系人邮箱。
(四)建设及运行
1、微专业建设严格按照《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执行。
2、微专业建设坚持“谁牵头、谁负责,边建设、边运行”的原则,以各开设单位为建设主体,学校统筹协调管理。建设期一般不超过2年。
二、微专业调整
(一)申请要求
支持已获批微专业建设点的单位,聚焦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结合微专业建设、运行情况,对微专业名称、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团队等进行调整。
(二)申请材料
1、请需要调整微专业设置点的单位填写《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变更申请表》(模版见附件6)。
2、根据调整需求更新《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培养方案》和《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请各单位于9月18日15:00前将申请材料(变更申请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签字盖章后纸质版一式一份交到教务处教研科办公室E202,电子版(Word或Excel)以“学院+微专业调整”命名发送到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牟琳 联系电话:86245048
电子邮箱:mulin@dlust.edu.cn
	
附件:1、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2、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申报书
3、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4、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5、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申报汇总表
6、大连科技学院微专业变更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