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开展外国语学院“全员抗疫,共克时艰”专题线上教育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四个自信”的认知与理解,并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更好地理解雷锋精神的深刻含义,将雷锋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树立核心价值理念。外国语学院郝争争集队于2020年4月7日晚19:50召开以“抗击疫情学习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本次班会的参加人员是2019级全体班委成员和党员积极分子。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如今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与先进文化的表征。而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则是:在工作上“向上”,发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学习上“向上”,发扬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在生活上“向上”,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理想信念上“向善”,发扬“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向善”,发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在人际关系上“向善”,发扬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
雷锋曾经说过:“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疫情发生后,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的院长张定宇带领60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展开病学调查,率先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送检,为确定病源赢得先手。在大量诊治实践的基础上,率先将抗艾药物克力芝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在这场疫情攻坚战里的众多面孔,男医师钟凌、汶川医疗救援队、湖南常德小伙郝进、非洲留学生蒙亚,同样是扛起了疫情攻坚战大旗的主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默默的贯彻、践行着雷锋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更是集聚了人类美好价值追求、吸引人们奋斗实践的精神高地。其包含的爱党爱国和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进行,这是雷锋精神在疫情期间的实践,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学习之后,外语学子能深刻的理解雷锋精神的含义和对“四个自信”的的认同感,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锻炼自己,以扛起时代的重任。
2022大连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滨港路999-26号 邮编:116052 联系电话:0411-8624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