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筑梦,超星相伴,多措并举创新性开展线上课程教学
一、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庞杂、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学习内容的制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全而深”的理论不符合疫情下的在线教学模式,应该以新的理念和模式对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合理取舍和优化重组,以典型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参与式学习为手段,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创新性开展课程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更好应对此项课程的教学工作,电气工程学院数电教师团队制作了线上课程,经过团队成员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课程各章节的建设,录制知识点视频资源31个,时长534分钟。此外,各章节设置了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专题知识PPT、通关测试、课后讨论等;完成了作业库建设和试卷库建设;设有随堂测验、单元作业、在线答疑讨论、学习情况统计等多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学习并实现教师制订的目标。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采用了基于超星平台+钉钉直播+腾讯会议+QQ课堂多平台多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多措并举,提升教学效果,搭建教师主导、学生主学的信息化交互学习系统。
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整个教学内容精简重构。首先,围绕课程教学计划构建本章知识点框架,作为每章的首要任务发布,让学生在学习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注度,每个任务一个知识点,尽可能简短、精练,同学们可以边看、边听、边消化,碎片化的知识点也可以让任务计划清晰呈现出每个部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方便学生的查找和复习。其次,详细内容的教学设计按照:视频/讲义→测试→作业的思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后再结合各平台进行直播讲练,在线答疑,做到学完及时练习巩固,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最后,通过讨论或提问的形式增强互动。
二、课程思政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物、仿真、图片、课件、视频等体验情境,将学生引入设定情境景之中,引发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基础电子元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掌握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服务社会,提高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利用技术,诚实劳动,为社会做贡献。
三、课程实施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分为8个章节,每节课程安排都包括:学习目标、专题知识、微课视频、通关测试、课后讨论等,每节课后任课老师发布作业。
教学实施包括四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前导学、课中学习、课后反馈。
(1)课前准备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并上传学习目标、每节PPT、每节课视频资料、章节测验题、讨论题;编辑好通知、互动内容等;
(2)课前导学 发布通知,布置思考问题,强调重点内容;(3)课中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线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互动环节教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梳理,结合思政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反馈 教师通过作业、测验中易错题及时分析并讲解,及时巩固学习内容。
四、效果与反思
博采各平台之长,优化教学流程是关键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无疑为《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建立了良好的在线学习平台,它符合信息发展的要求,网路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充分的测验机会,还通过教学活动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检验自己对课程中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及深度。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应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发挥我校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流程,共同提高。
成功的远程授课,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一次次的在线教学指导,离不开教师们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同学们坚持与努力。疫情虽然改变了同学们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坚守职责、勇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从未改变。让我们认真对待每一门课,对待坚守岗位的每一天。
基于“多平台”的线上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交通运输学院陈梦璐
一、课程设计
运筹学(B)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48学时,授课对象为交通工程专业18级1、2班。在线上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多平台”(线上直播课程平台、线上课程资源平台、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 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图
二、课程思政
结合“交通强国”战略、行业发展需求、经济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辽宁精神及“大科”精神,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从“如何将口罩和其他医疗物资高效运输到武汉等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何构筑运输网络模型?”“怎样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支持?”等问题入手,开展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意在使学生运用应用数学的方法建模解决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实践的决策优化问题,侧重对学生基础能力训练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法治意识、鲜明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实施德育实践工程。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如图2所示。课前学生通过“资源平台”进行预习,并发现和提出问题;课中“三平台”并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及辅助作用,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拓深拓宽知识,帮助学生吸收巩固所学内容;课后学生主要使用“资源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多种手段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最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教学。
图2 课程实施图
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学生成绩统计(部分),学生作业情况统计等数据如图3-5所示。
图3 课程建设情况
图4 学生成绩统计(部分)
图5 学生作业情况统计
四、效果与反思
基于“多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实质等效,学生对目前的“多平台”学习方式表示认可,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不管是任何一种在线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如设计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驱动式任务,更多放权给学生实践、反馈和思考,并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技巧和习惯,如时间管理、信息检索、及时提问等。
第二,擅用网络资源,注重活动设计。教师应该保持学习心态和信息敏感度,关注学校、区域以及国家推荐的教育资源,主动搜索并甄别,吸收较匹配的在线教学资源的长处,积极建课并设计合理合适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驱动式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利用班级社群加强“临场感”。在线教学时,师生分散各地,班级管理面临困难。此时一个共同的网络空间,以学习者社群作为学习共同体密切交流的纽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依托微信群、QQ群,对学习任务进行定时提醒反馈,加强教学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