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着力提升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较高、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的改革和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有效机制。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典型教师;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建设内容
(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要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不断加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党史、国史教育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切实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辽宁精神等的有效培育。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大纲、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通识课和专业课。
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人文艺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二)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课程教学目标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化,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要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由僵硬范式转为引导探究,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交流,由单一课堂转变为联结情境。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充分利用学校 PEIM 新教育学院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远程互动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服务。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立德树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金课”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 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观测点。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运用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新教师导师工作、课程教案设计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教学单位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让广大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