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风采

青春逐梦,情暖乡野 | 三下乡系列(三)探脉历史承文脉,非遗新焕续华章——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暑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23

      “探宫寻脉品为推动历史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实地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践行青春担当,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丁誉老师、辅导员马吉颖老师组建“探脉历史承文脉,非遗焕新续华章”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带领同学们走进文化阵地,在历史调研与非遗探寻中书写青春答卷。


      “探宫寻脉品匠心,满汉融合悟文脉”,辅导员丁誉老师带领八名学生赴往沈阳故宫开展“文化调研+成果传播”实践活动。前期筹备时,团队明确“挖掘建筑特色、梳理历史价值”核心目标,同时收集景区资料、规划参观路线;实践中,团队以“分组定点+集中研讨”模式深入调研:按展区分为三组,分别聚焦大政殿、崇政殿、文溯阁,详细记录建筑细节,梳理出“满汉文化融合”的核心特征,还同步调研游客对故宫历史的认知情况。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沈阳故宫作为“流动文脉”的价值,坚定了以青年力量推动历史文化活态传承的决心。


      “非遗寻根传薪火,匠心筑梦焕新颜”,辅导员马吉颖老师带领团队赴沈阳开展“非遗焕新彩,匠心续华章”主题实践,聚焦中国成语印博物馆与新华非遗文化中心两大“活态文化宝库”。前期准备阶段,团队筛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成员,收集两馆资料、提前对接展馆敲定参观细节,并安排专业讲解员保障实践效果;实践过程中,中国成语印博物馆创始人带领大家参观其40余年篆刻的6000多枚印章,详细讲解每枚印章的历史背景与篆刻过程;在新华非遗文化中心,队员们通过多种形式,系统了解辽宁非遗发展历程,在成语印“汉字篆刻”与“成语文化”的碰撞中,切实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


      此次“三下乡”文化实践,是学院“文化铸魂+实践赋能”育人模式的生动探索。队员们既在历史调研中触摸文化根脉,又在非遗探寻中传承匠心精神,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未来,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将继续拓展“三下乡”实践领域,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耕文化传承,以青春之姿为历史文脉延续与非遗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