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411-86245160
  • 电子邮箱:yuanquan@dlust.edu.cn
  • 网        址:https://sub2.dlust.edu.cn/glgc/
  • 学校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滨港路999-26号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大连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18年,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的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部。目前,学院设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六个专业,涉及管理学和法学两大学科门类。其中社会工作专业为学校一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秉承大连科技学院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治学思想,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紧密的办学特色,学院自建院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专业优秀人才逾81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和各相关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与中坚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能够完全承担学院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现有专兼职教师11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职称16人。目前,学院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资深教授1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万层次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7人。建院至今,学院教师共承担了122项省、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其中包含多项省级重点课题,发表论文525篇,其中CSSCI、北大等核心论文21篇,SCI-E、CPCI、EI论文21篇,编写出版教材123部,专著5部。

           为了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打造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实训资源和条件。在校内实训方面,建有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室、会计学综合模拟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大数据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实验室、VBSE财务综合实验室、审智云策实验室、物流管理仓储模拟实训室、智慧物流与供应链模拟实训室、劳动与社会保障综合实训室、社会工作综合实验室10个专业实验室,使用面积共计1119.67平方米。配备有国泰安经管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人力资源管理智能仿真与竞赛对抗平台、福斯特企业综合实训平台、网中网财务决策平台、智能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物流系统仿真软件、陆由个案工作云数据智能反馈平台软件等22套软件。实验室软硬件有效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实现实践教学开出率达到100%。

           在校企、校政合作方面,学院师生与多家校外合作单位共享资源,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合作育人。学院先后与安永全球商务服务(大连)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大连昶德公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大连京迅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大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旅顺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良好的校企、校政合作关系。截止2025年5月,学院共获批“大连科技学院-大连市甘井子区社会福利院”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大连市旅顺口区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等5个实践教育基地,为提高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各专业均开设了专创融合课程,建立了涵盖各专业领域的专业社团,学院拥有ERP沙盘模拟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EVC协会等多个专业性社团,通过将团学活动与专业社团相结合,丰富了学生团学活动的内容,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目前,学院团学活动已实现“全院覆盖、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近三年,学院学生在各类团学活动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5项,市级以上奖项106项,校级以上奖项586项。共有近1500人次参加科技创新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38项,省级奖项361项,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7项,省级大创项目20项,学生发表论文50余篇。在2020年防疫和抗疫期间,由社会工作者协会牵头组建的青年防疫支援队,荣获“辽宁省青年防疫先锋队”表彰称号。

           在就业方面,学院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职业规划,推动就业、创业、升学深造等多途径发展。在重点为各类企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学院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众多校友进入政府部门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发展,部分已经成为民企创始人、企事业单位中高管;另有优秀毕业生先后考取清华大学、辽宁大学、日本法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秉持“勤劳、智慧、勇敢、意志、信誉、责任、包容、感恩”的校训,长期致力于培育深受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及家长好评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学生成长为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爱国敬业、知恩图报的有志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