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系列活动之——追寻“大家”风采弘扬民族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网管 发布日期:2019-05-0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利用学习强国app平台,开展以“追寻“大家”风采,弘扬民族精神”系列主题的学习活动。

    本期的内容是学习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他不仅是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更是我国的改革先锋。

    于敏(1926.8.16—2019.1.16),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毕业于北京大学,核物理学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中国,于敏常常是和“氢弹之父”这个称号联系在一起的。和他的名字一起出现的,还有原子核理论,量子粒子,激光核聚变,尖端核武器等敏感词语。如果不是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许你永远不会知道,他是设计中国氢弹的人。

    在探索氢弹原理初期,于敏时时刻刻都沉浸在无尽的数据计算与讨论中。在艰苦的环境中,于敏带领小组成员争分夺秒进行上机演算。他每天都把自己埋在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终于,在奋战了近百个日日夜夜后,氢弹理论方案终于完成。1967年6月17日,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一个降落伞,氢弹试验正式开始。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颗太阳,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因为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而综合国力尚属落后的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研制速度之快,震惊了国际科学界。

    正是无数像于敏一样的老前辈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懈奋斗与攻坚刻难才有了如今祖国的强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为振兴中华民族而默默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