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我有一个梦想”听到这句话时,很多人应该会联想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的那场著名演说(1963年)。当一个在社会中遭受压迫的民族,也就是我们大众意识里的边缘人群,发出了对自己梦想的呐喊,寻求打破困状的方法时,我们或许也应该思考:有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要做些改变? 电影里的两句台词,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是《喜剧之王》里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另一句是《少林足球》里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显然,梦想并不是鸡肋,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虚无幻想,虽然梦想未必都能实现,但为之奋斗的励志激情却足以点亮我们的人生。 梦想应该是甜美的,可是很多人的梦想是苦涩的;梦想应该是值得尊敬的,可是很多人的梦想是被用来打击的;梦想应该是给人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可是很多人的梦想是告诉我们此路不通的。如果梦想点亮不了人生,人们也就甚少谈论梦想了,最后便都遗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曾经,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每个孩子都站起来告诉大家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以后打算怎么做。结果表明,越是低年级的孩子,梦想也越是五花八门,包括国家领导人、科学家、企业老板、侦探、演员等等之类,且他们选择这些梦想用到的高频词多是“聪明”、“善良”、“英雄”这些。而高年级的孩子则大多都选择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且他们也大多用“工作轻松”、“岗位稳定”、“薪资较好”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的选择。 当高年级的孩子被套上了生活的枷锁,梦想也就成了一个廉价的词汇。不禁要问,是谁剥夺了我们勇敢选择梦想的机会?是恐惧吗?为什么恐惧?恐惧困境生活,恐惧自身无能,恐惧得不到好结果的付出? 如果你问那些天真的小孩,他们的梦想要是完成不了怎么办,很多人也许会反问你:“为什么会完成不了?”这句话很对,为什么会完成不了?面对梦想,害怕失败也就已经走向了失败。 因为无力,所以随遇而安;因为无能,所以顺其自然。无论是用何种借口消解追逐梦想的渴望,我们首先要问的是自己,“我努力了吗?”、“我努力的够吗?”如果你还不曾努力,亦或者努力的还不够,不妨先尝试。你不睁开眼,是不会发现世界给你带来的惊喜,而这一切都需要你亲自去体验。 毕竟,我们也是慢慢从低年级的孩子变成高年级的孩子,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慢慢接受时间的沉淀。梦想,会在等待的缝隙里,会在犹豫的蹉跎中,流走消失。 梦想,也会老去,直至死去。 让我们死在梦想里,或许是件幸事。让我们活在庸庸碌碌节奏里,或许也是一种悲哀。让我们向将死的青春告别吧,可你真的愿意吗?眼泪,辛酸,失败,被质疑的可能,被嘲讽的未来,被忽略的不甘,在这之后,我们应该还有深深的期待。 对的,我还有一个梦想。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寻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看得到阳光,享受得到温暖。以后的路,陪你走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但请坚持下去,梦想会与你同在。 编辑:周成洋 金志刚 信息新闻中心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