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首页
  • 学科专业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电子商务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辅导员队伍
  • 教学条件
    • 实验室
    • 实践基地
    • 校企合作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就业工作
      • 考研风采
      • 就业风采
  • 教研科研
    • 教研论文
      • 部分论文展示
    • 教研项目
      • 部分项目展示
    • 科研论文
      • 部分论文展示
    • 科研项目
      • 部分科研项目展示
    • 其它成果
      • 部分专利证书展示
  • 科研竞赛
    • 成果展示
    • 赛事总结
  • 公共服务
    • 网友留言
    • 下载服务
      • 毕业相关
      • 各类申请
      • 教学工作
    • Office教材展示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反诈校园行,防骗齐步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反诈篇!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10-13


图1:电信诈骗防范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群体更易被诈骗分子盯紧,从而落入诈骗的陷阱。为加强我校对大一萌新们的反诈宣传工作,进一步普及防诈骗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反诈意识,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诈骗的类型。

诈骗类型有很多种,在校生能够接触到的有以下几种:

“快递涉疫”类诈骗

不法分子以“快递被检出新冠阳性、无法送达”为借口,提出“快递虽然会被销毁,但会给快递收件人赔付”的解决方案。之后,诈骗分子通过让当事人扫描二维码或下载APP填写快递赔付信息的方式,诱骗当事人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短信验证码等,从而骗取当事人钱财。


图2:购物退款诈骗

此类诈骗手法,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网购退款”类型的电信诈骗。当遇到所谓“客服”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任何非原购买渠道,声称“快递或订单出现问题进行退款赔付”的,一定不要轻信。此时,应返回原购买渠道,或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切勿扫描未知二维码或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APP等,切勿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游戏中的“诈骗术”

游戏账号交易是诈骗的重灾区。一种是收了钱没账号,空手套白狼;一种是交易结束后,骗子以账号被盗为名向游戏平台提交身份信息,将账号找回。第二种情况下,用户在所买账号被骗子找回后,苦于没有原始注册资料,常常无处申诉。

游戏装备交易也是诈骗高发区,主要有低价充值、送道具送装备、装备中奖诈骗等陷阱。具体手段包括:以低价充游戏币为诱饵,收了钱就跑路;通知玩家中点券,但要求先行缴税。此外,暗含勒索病毒的游戏外挂、辅助工具也有诈骗风险,用户下载后电脑中毒,需付费才能恢复正常。


图3:网络游戏诈骗

为电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从正规网站上下载网游插件,并注意核实网游地址;上网玩游戏千万不要轻易打开商家发来的不明链接、文件、压缩包及二维码,并安装病毒查杀软件定期查杀电脑,保护账户隐私;如发现账号异常,应立即与游戏运营商联系。

兼职刷单类诈骗

刷单是网店卖家付钱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行为,提高网店销量、信用度及好评,从而吸引更多顾客的行为。兼职刷单诈骗中,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向被诈骗的对象发送链接,声称点击了其中的链接,购买商品成功后,货款会退还,还有返利提成,甚至会让被诈骗对象填写一份入职资料,让其以为自己是被正当公司聘用赚钱。完成第一单购买任务后,被诈骗对象会收到客服之前约定的刷单返利,并以此为诱饵,吸引被诈骗人购买更加大额的商品。当交易达到一定数量后,“客服人员”就会切断与被诈骗人的联系,就此消失。因工作轻松、有收益,刷单行为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参与,此类诈骗案件高发。


图4:刷单兼职诈骗

不要轻信网上刷单广告内容,骗子把刷单当借口,用简单的要求和丰厚的利益来吸引眼球,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钱财;不要轻易点击或扫取陌生人发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

网购电信诈骗类


图5:网购诈骗

近年来,全国多地电信诈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电信诈骗之所以容易得手,一方面是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另一方面是虚假的来电显示号码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个人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基础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不同方式的泄露发生,违法分子就是通过掌握公民详细信息进行的精准诈骗。

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网购信息,然后冒充淘宝客服拨打电话,以主动退货、双倍赔偿为由,引导受害人一步步陷入骗局,向对方汇款。

在网上购物时,千万不能将银行卡号、身份证信息、手机收到的在线支付短信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也不要打开对方传来的网址链接,不要轻信陌生的来电或短信,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在网络购物中如果发生交易失败现象,可以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客服电话咨询,不要轻信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到的客服电话,发现可疑情况可拨打110报警。

冒充“熟人”诈骗类


图6: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称自己是对方好友、同学甚至亲戚等熟人设置骗局,谎称有十分要紧的事情需要用钱来应急,诱使被害人汇款、转账。

无论是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还是手机短信收到好友或是亲友等“熟人”发来要求转账等消息时,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电话进行核实,如对方称电话已换号或停机,应联系其亲朋进行核实;在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以防钱财皆空。

利滚利“校园贷”


图7:校园贷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金融平台,在给学生提供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滋生诸如“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暴力催债”等违法犯罪行为。由于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法律维权意识不强,“校园贷”违法犯罪给学生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伤害,个别甚至因无力偿还所受胁迫而自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目前“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以下情况:

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

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记住“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时代在发展,骗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尤其是新入校的萌新们,一定要谨防诈骗,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图8:增强反诈骗意识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

上一:“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经验分享会及考前培训

下一:信息新闻中心招新啦!满“新”欢喜,终于等到你!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中国科技创新网
  • 辽宁省本科教学网
Copyright ©大连科技学院数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