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图1: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中。古人认为,这个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自这个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该有降雨了。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图2:物候现象
1.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吕氏春秋》中,记录下了此时的物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冰开始融化,冬眠的虫类开始苏醒,游鱼出现在水面,水獭开始捕鱼,大雁开始北飞。
图3:候杏花
2.二十四番花信风:《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花开准时为三候报信。菜花也就是油菜花,在中国种植非常广泛,每年从1月到8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油菜花从南到北次第盛开,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壮丽景象。
图4:送肥忙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因此便有了拉保保、撞拜寄(拉干爹)、接寿、回娘屋等习俗。
图5:调脾胃食材
春季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调补脾胃亦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同时,不要过多地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
图6:天气易变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因此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按照当地气温适当增添或减少衣物,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部分内容摘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权将第一时间删除。)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