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之意。
图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名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图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图3:贴福字和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图4: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图5:除夕活动
燃爆竹——燃爆竹是民间的重要习俗。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有驱邪避祸的寓意。古人认为,鞭炮声能震慑邪灵,避免疫病、灾难等不幸降临,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吉祥。人们通过燃放鞭炮来表达驱邪避祸、辟险化难、祝贺喜庆、祈求幸福、增加气氛的愿望和情感。
图6:压岁钱
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预示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过后就是新的一年,小编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愿岁岁常欢愉,年年皆胜意,岁岁年年万喜万般宜。
(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