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的岁首,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下面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春节习俗。
图1:拜年祝福
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和问候。这是一种表达亲情、友情和敬意的方式,也是传递祝福和喜悦的方式。通过拜年,人们传递了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长辈们也会给晚辈们发红包,寓意着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图2: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过年吃饺子有“更年交子”之意,是为了一年交好运。春节期间,民间都要吃饺子,寓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都要吃饺子。有的人家将消毒后的硬币包进饺子,谁先吃到,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
图3:放爆竹
爆竹又叫鞭炮,是春节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午夜交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响彻云霄。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兴旺发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无法割舍的血脉情结,亦是文学作品的经典题材。从王安石《元日》中热闹的新岁氛围,到曹雪芹《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春节诸景,再到莫言《过去的年》中对农村年俗的回忆,春节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春节的习俗更是贯穿了每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图4:辞旧迎新
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和风俗都蕴含着祈福祝愿、追求美好未来的意义。无论是贴春联、放鞭炮还是拜年送祝福,人们都希望能够驱赶一年的不顺与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与吉祥。春节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象征,也是寄托希望和梦想的时刻。
大年初一,小编在此给大家拜个年,这个喜庆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感受家的温暖、分享欢乐与祝福,迎接一个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新年!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