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图1: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习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习俗主题,这两大传统习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图2;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图3:踏青郊游
清明踏青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城乡以不同方式践行这份自然契约。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图4: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也称“秋千节”。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流行,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图5:青团
古时候过清明节,人们无论贫富,均不举火为炊,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物,青团就是其中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老人们说,清明吃青团除了有纪念先人的意思,寓意一年都有健康和好运相伴。
图6:艾饺子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害虫也多。在耕地时容易被害虫叮咬,艾叶有驱虫的作用。久而久之,清明节气食艾饺就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俗。人们希望以这种形式驱邪禳毒,也希望吃了艾饺以后,可以给全家人带来好运。
清明节,深植着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是传统节日中的一抹独特印记。每至清明,春和景明,大地复苏,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人们怀着崇敬与思念,踏上扫墓祭祖之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亦会在明媚春光里踏青郊游,拥抱自然,感受生命的蓬勃力量。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节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表达孝道亲情的契机,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赓续传承的生动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