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图1安全指南
暑期社会实践是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的好机会,相信不少同学已整装待发,即将投身企业实习、社区实践或走访调研之中。安全是所有收获的前提,更是实践的压舱石!为切实保障每一位实践队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助力实践活动顺利推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特此奉上这份针对性安全指南,恳请同学们务必妥善收好:
图2行程明确
提前向家长及学校报备实践行程(时间、地点、同行人员、住宿地址等),每日与家长、指导老师及同行人员保持联系,明确每日活动节点,确保学校和家长能随时掌握动态。建议设置紧急联系人,以防万一。
图3查好天气
查好当地天气(提前关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警)、治安状况及疫情防控要求,避开未开发的野外区域;如遇极端天气,应当立即终止或暂停实践计划,并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
图4健康准备
携带基础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防中暑药、碘伏、创可贴等外伤药品),根据实践场景备齐防护用品;出发前确认自身健康状况,有基础病者随身携带药品并告知同行人员。
图5集体行动
1、往返实践地点优先选正规交通:团队出行应租用有正规资质、年检合格的大巴,签订租车合同明确安全责任,个人短途选择公交车、地铁、正规平台网约车,乘车时应系好安全带,保管好随身物品。坚决不坐黑车、超载车、无牌三轮车。
2、步行或骑行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在乡村道路行走时,注意观察路况,避让农用机械、大型车辆,不靠近道路边缘行走,远离无护栏的悬崖、陡坡路段。
3、集体行动不要掉队,上下车、换乘时清点人数,队员之间保持视线可见,避免因看手机、闲聊与大部队走散。
图6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是健康实践的第一步,务必把好入口关!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达标的正规餐馆就餐,坚决避开无证摊点和 “三无” 食品;不随意食用野外采摘的野菜、野果、蘑菇,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野外活水,餐前注意洗手,留意食材新鲜度。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立即停止进食,保留剩余食物样本并及时就医,同时向学校和家长报告;车船上注意节制饮食,避免肠胃不适影响实践行程,为健康筑牢“防护网”。
图7住宿选择
住宿安全是安心实践的基础,务必谨慎选择 “落脚点”!优先选择证照齐全、消防设施完备的正规酒店入住,入住前仔细检查门窗锁具是否完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电器线路有无老化、卫浴设施是否安全。不贪图便宜入住无资质的民宿或私人住所,避免因住宿环境隐患带来安全风险,让每一晚住宿都有安全保障。
入住后,要像守护自家“家门”一样做好住宿防范!养成出门及睡前反锁房门、检查门窗的习惯,团队成员之间约定每日安全联络机制,互相关注彼此房间的安全情况,留意周边是否有异常声响或可疑人员。离开房间时,及时关闭电源、水源,拔掉充电器,避免电器火灾或漏水等意外发生。同时,务必熟悉酒店内消防器材的位置及紧急逃生路线图,遇火情保持冷静,从紧急出口有序撤离,切记禁用电梯,为住宿安全牢牢守住“安全门”。
图8远离水域
野外水域(河流、水库、池塘、废弃矿坑)水下暗藏暗礁、淤泥、暗流等危险,即便浅水区也可能突发意外。无论水性好坏,坚决不涉足此类水域游泳、戏水、捕鱼或逗留。
若实践地点附近有水域,团队活动时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看管,建立成员互查机制,定期清点人数,时刻关注成员动态,严禁任何人单独靠近水域,确保团队行动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遇他人落水,保持冷静是首要前提,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帮助,同时迅速寻找竹竿、绳索、救生圈等可延伸的救生工具从岸上施救,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120急救电话,并清晰说明事发地点、落水人数等关键信息。
不与陌生人过度攀谈,拒绝搭乘无资质陌生人车辆;夜间不单独出行,确需外出时至少2人同行并告知团队负责人,远离偏僻小巷、废弃工地等无人监管区域;若遭遇骚扰或威胁,保持镇定,立即向周边人群、警方或学校求助,让防范意识成为人身安全的“防火墙”。
手机、身份证、学生证等重要物品贴身保管,不向无关人员泄露个人行程、住宿、实践内容等私密信息,不随意在社交平台公开实时位置;连接公共WiFi时,不登录支付平台或输入敏感信息,谨防电信诈骗与信息盗用,给财产和信息安全“拧紧安全阀”。
随身携带个人常用药品及急救用品,了解实践地附近医院、诊所位置;若出现身体不适或意外受伤,立即停止实践活动,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与家人;高温天气注意防暑降温(如定时补水、避免长时间暴晒),潮湿环境警惕蚊虫叮咬引发的疫病,为健康“备好急救包”。
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愿每一位实践队员都能带着这份“安全指南”笃定出发,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增长才干,更能守牢安全底线,平安返程。祝所有同学暑期实践平安顺利,满载成长与收获归来!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
下一: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