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图1:七夕节起源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和时间的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而大致在汉代七夕节才完全成型并正式成为一个节日。因庆祝活动在七月初七晚上,故称为“七夕”。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七月七,人称“七姐诞”,“乞巧”(即乞求七姐传授巧妙的手艺)是其重要习俗,故又称“乞巧节”。
图2:七夕习俗
拜织女:先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七夕观星: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女子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吃酥糖:在中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图3:七夕节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七夕,是一个诉说着干古爱恋的佳节,它承载着无数深情的期许与美好的憧憬。在这个充满爱意的七夕情人节,祝大家的爱情故事如同那银河中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愿你们与心爱之人相处的每一刻,都如同春天的微风轻拂,温暖而惬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