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图1:辅导员团队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盛夏的蝉鸣还在耳边,金秋的清风就送来了崭新的面孔。你们从天南海北而来,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相聚在大科,在这里将会有图书馆亮起的灯光,操场上挥洒的汗水,教室里认真的背影,更有与良师益友并肩同行、逐梦成长的无限可能。
图2:站场迎接
车站和机场出口处,我院的接站师生早已守候多时,无论新生是乘飞机还是火车抵达,都能一眼看到醒目的标识牌。孙昂老师与黄琦琪老师在车站热情迎候,见到提着行李的新生和家长,便主动上前帮忙搬运,耐心解答问题,用亲切的话语抚平他们的忐忑,随后引导大家登上前往学校的班车,细心安置好行李。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迎新途中一道温暖的风景。
图3:志愿者迎新
学校北门处,志愿者们举着指示牌,笑容格外真挚,从北门到迎新帐篷的短短路程,他们主动接过新生手中的行李,伴着“慢点儿走,小心台阶”的轻声提醒一路同行。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们却无暇擦拭,满心只想着让新生少费些力气,这份热忱如一束微光,悄悄化解了新生面对陌生环境的迷茫。
图4:志愿者登记
迎新帐篷内,志愿者们早已准备就绪,他们分工有序、默契配合,引导新生依次完成签字登记,为大学生活写下第一个正式的注脚。这些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帐篷内外,将原本繁琐的入学流程,梳理得简洁而温暖,初见大学的那份忐忑,也在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悄然化作心底满满的踏实。
图5:志愿者引领
报到结束后,志愿者们带领新生前往住处,沿途不断指着建筑介绍:“这边是食堂,早中晚都有热乎饭”“前面就是超市,缺日用品可以去买”。抵达寝室楼后,宿管阿姨与志愿者一同核对信息、协助登记,还不忘轻声提醒“大功率电器不能用,离寝记得断电锁门,安全最要紧”。当新生接过寝室钥匙,推开房门看见属于自己的小空间时,归属感悄然滋生——这里,就是未来四年的“小家”。
图6:辅导员走寝
为深入了解新生入住情况,校领导、院领导与辅导员们逐间走访寝室:他们轻步查看住宿环境,柔声询问新生是否适应、有无需求,用细致关怀拉近距离;辅导员们更是俯身为新生检查床铺稳固度,伸手帮着理顺褶皱的被褥,推开窗时不忘叮嘱“多通风,住着更舒服”,每个动作都满含暖意。
图7:辅导员解疑答惑
待新生与家长初步安顿,辅导员们又特意留出时间深入交流,面对家长对学生学业衔接的担忧,耐心拆解学习规划、细说帮扶举措;回应生活顾虑时,一句“遇事随时找我们,24小时都在”让人安心,这场满含真心的交谈,不仅渐渐驱散了家长们的顾虑,让新生对大学生活多了份笃定底气,更以一句句贴心叮嘱、一个个温暖举动,将家的暖意送进初离家门的新生心里。
图8:迎新志愿者
从清晨车站接站、北门引导入校,到迎新帐篷整理物资、协助登记,再到寝室楼帮新生入住、熟悉环境,迎新志愿者们全天坚守岗位,走遍校园迎新点的各个角落直至日落。正午烈日下,他们汗湿衣领仍搬运行李、解答疑问;傍晚时分,仍坚持送完最后一批新生才整理物资、打扫场地。他们用全天付出让迎新流程顺畅,以汗水与笑容为新生护航,成为当日最动人的风景。
图9:奔赴未来
从校园门口到寝室楼里,从物资领取到温情交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迎新日,用细节与温度,书写属于2025级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愿新生们都能在在大科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奔赴属于自己的广阔未来!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