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全国A类赛事
信管专业或者专业社团,以及其他有爱好或基础的专业
掌握Python、C++等语音,掌握企业经营模拟知识,熟悉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软件。
省赛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国赛主办单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
技术支持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团队
竞赛官方网站:http://www.gcxl.edu.cn/new/index.html
校赛承办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赛项)
竞赛负责人:王老师
竞赛咨询QQ群:1042618761(申请加群时请注明:专业-学号-姓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创新人才,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简称:中国大学生工创大赛)。中国大学生工创大赛严格遵守《教育部评审评比评估和竞赛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考虑赛事举办,完善竞赛组织、运行、监管机制,保障竞赛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求卓越,守德崇劳制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面向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工程师培养,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实践结合、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人文融通,创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端工程创新赛事,建设引领世界工程实践教育发展方向的精品工程,构建面向工程实际、服务社会需求、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培养服务制造强国的卓越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
参赛学生必须是省内高校在籍本科学生,且只能代表学籍所在学校参赛。该项比赛赛程为:校赛-省初赛-省半决赛-省决赛-国初赛-国半决赛-国决赛。按照赛事相应规则,每年通过校赛选拔,产生进入省赛的晋级名单。
比赛分为新能源车、智能+、飞行器设计仿真、工程场景数字化、企业运营仿真、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六个赛项分别竞赛。
(一)新能源车
比赛方式为线下现场比赛
通过势能、生物能、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驱动新能源车,以绿色低碳为理念,使用太阳能、温差、NFC、超级电容等新技术造太阳能电动车或生物智能电动车。该项目得分由现场比赛验证功能和客观评价综合得分。
(二)智能+
比赛方式为线下现场比赛
(1)智能物流搬运赛项
以智能制造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主题,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物料搬运的智能机器人。竞赛场景模拟企业制造过程,包括启停区、原料区、粗加工区、暂存区、精加工区、库存区等。
(2)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
参赛队自主设计并制作一款外观精致时尚、分类标识简洁醒目的单投入口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实现“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城市生活垃圾的智能判别、分类与储存,并能实现对可回收垃圾中可压缩的垃圾进行压缩。具有满载报警、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等功能。
(三)飞行器设计仿真
由组委会提供统一的网络化体系仿真竞赛系统进行竞赛
(1)飞行器体系设计与运用赛
参赛团队需要根据想定的航空应急救援联合任务虚拟场景和任务要求,在竞赛系统中,针对任务需求完成装备配置、力量部署、任务规划等工作,设计多机型联合运用的搜救体系方案并进行推演、评估和决策。评分规则:仿真竞赛系统会根据推演情况给出任务总用时T与任务成本C(以直升机的燃油成本为主)两方面指标的结果。
(2)飞行器概念设计与对抗赛
参赛团队选择竞赛系统中的武装直升机进行人-机对抗(校赛、省赛)仿真任务验证;竞赛系统根据仿真情况,结合任务效能值、任务结果、生存能力、探测感知能力、进攻能力等指标进行自动任务效能评分,作为参赛队的成绩。
(四)工程场景数字化
以工程为主题,以具有游戏性的数字化交互方式为载体,自主设计并开发一套可供人体验的产品,类型不限,开发平台不限。鼓励具有想象力、写实性、前瞻性、独创性、新颖性的跨领域、跨学科作品。评分规则由任务命题文档、试玩体验、答辩考评三个方向进行评分。
(五)企业运营仿真
参赛队员在竞赛场地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登录企业运营仿真竞赛专用平台开展竞赛。参赛队员组建经营团队,创建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学生扮演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角色,模拟企业两年八个季度的经营过程。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参赛队员应充分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利用大数据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营策略,规避企业运营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该项目分由软件模拟系统自动评分。
(六)智能网联汽车设计
无人驾驶赛题以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算法测试为竞赛内容。参赛队根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及功能场景要求等,设计开发一个综合性自动驾驶决策和控制算法,以应对所有测试要求。参赛队的自动驾驶算法需要按照给定的标准协议与竞赛平台进行连接并运行。编程语言为python或C++。评分规则由基础分加自动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细则对参赛者设计的自动驾驶算法在仿真场景中运行的表现进行打分。
比赛为团体赛,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每支队伍由3名学生(组成部分比赛为3-4名),指导老师1-2名。每名学生限参加1个团队,同一老师可指导多个团队。
我校自2024年首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始终秉持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依托扎实的专业知识连续取得佳绩。2024-2025 年间累计斩获 4 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2024年首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省冠的好成绩,在2025年的国赛中,一举夺得国家级特等奖,赢得了评委及众多高校代表队的高度认可。这一系列成果充分彰显了学校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展现出实践教学改革工作成效。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促进赛训融合,深耕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2024-2025成绩统计表
|
2024 |
2025 |
国家级 |
|
1 |
省级 |
3 |
|
合计 |
3 |
1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部分参赛现场照片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部分获奖证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
下一: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