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
全国A类赛事
网络工程专业或者专业社团,以及其他有爱好或基础的专业(财务决策模拟赛项仅限于财务管理或会计等财务相关专业)
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理论知识,熟悉各类漏洞原理,可以使用抓包、渗透测试软件,有计算机基础。
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竞赛官方网站:www.ciscn.cn,ccb.itsec.gov.cn
校赛承办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竞赛负责人:崔老师;
竞赛咨询QQ群:280081653(申请加群时请注明:专业-学号-姓名)
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为了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的指导下,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开展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2008年起,每年举行一届,每届历时四个月,分初赛和决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就是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赛事正是在这样的国家战略需求下应运而生,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后备力量。
与同类竞赛相比,它特别强调“创新”和“实践”。比赛不仅考察传统的攻防对抗(CTF),还包含实景渗透(AWD Plus)、漏洞修复、方案设计、创新作品开发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学改革的推手和产业人才的孵化器,在中国网络安全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参赛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检验真才实学、磨练实战技能、与顶尖高手过招的绝佳舞台。
(一)每个参赛队伍人数不超过4人,允许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参赛队数不限,不可跨校组队;
(二)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即个人参赛后不可再与他人组队参赛,或个人参加一个队伍后不可再参加另一个队伍),每支参赛队只允许有1名指导老师,初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全程不得更换参赛人员;
(三)指导教师必须是所在高校在职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组队、知识技能训练,但现场比赛阶段必须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
竞赛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操技能解题,包含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密码学、WEB安全等7部分内容。明确参赛选手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大赛命题及参赛队伍训练准备的参考资料。
线上初赛赛题数量及难度等级如下表所示。
表:初赛赛题数量及难度说明
赛项 |
考核阶段 |
考核内容 |
题目数量 |
难度等级 |
初赛 |
理论知识 |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
20道 |
初级 |
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 |
10道 |
初级 |
||
实操技能 |
威胁检测与网络流量分析 |
4道 |
中高级 |
|
密码学 |
4道 |
中高级 |
||
WEB安全 |
8道 |
中高级 |
||
逆向工程 |
4道 |
高级 |
||
PWN |
4道 |
高级 |
线上初赛整体按照得分情况排名。如有成绩相同的情况,由场景实操模块得分高的队伍晋级,分数相同用时短的队伍排名靠前。
比赛为团体赛,每个参赛队伍人数不超过4人,允许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参赛队数不限,不可跨校组队;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即个人参赛后不可再与他人组队参赛,或个人参加一个队伍后不可再参加另一个队伍),每支参赛队只允许有1名指导老师,初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全程不得更换参赛人员。
我校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组织学生团队参加本项赛事,标志着我校在网络安全实践教学与高水平竞赛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牵头,负责赛事的宣传、组织与协调工作,并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训练场地和设备支持。通过校内宣传和初步筛选,我们成功招募了对网络安全技术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组建了我校首批参赛队伍。同学们参赛热情高涨,展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团队精神。
在2024年的赛事中,我校代表队首次体验了国内顶尖赛事的竞技氛围与挑战模式,尽管是首次参赛,未能取得名次,但过程远重于结果。通过参赛,我们的师生团队熟悉了赛事流程、规则与风格,尤其是对CTF(夺旗赛)的解题模式、AWD(攻防模式)的实战环境有了直观深刻的理解。此次参赛暴露了我们在知识体系、实战经验、训练强度等方面与强校之间的差距,为我们未来有的放矢地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培训体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基于实战的参考依据。
虽然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程刚刚开始,暂未获得奖项,但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我们坚信,每一次挑战都是积累,每一次参与都是成长。学校将继续加大对竞赛的支持力度,师生共同努力,脚踏实地,力争在未来的比赛中不断进步,取得突破,最终实现获奖的目标,为学校争得荣誉。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
上一: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