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图1:重阳节的来历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也叫“重九”。最初与季秋时节的丰收祭祀紧密相关。上古先民在秋季末尾,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天地、祖先,感谢自然的馈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一习俗在岁月流转中不断演变,到了西汉时期,重阳节的习俗逐渐在民间普及,相关的活动形式也开始丰富。
唐代是重阳节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以重阳为主题创作诗词,使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节日氛围也更为浓厚,如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描写重阳节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图2: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不仅能让人在秋日的美景中身心愉悦、开阔视野,更蕴含着 “步步高升” 的美好寓意。从历史发展来看,古代的登高活动往往与祭祀、祈福相结合。人们会登上附近的高山、高台,祭拜天地神灵,祈求家人平安、生活顺遂。在不同地区,登高的形式也各具特色。如今,登高已成为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在这一天走出家门,参与到登高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图3:赏菊、饮菊花酒
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长寿,因此赏菊、饮菊花酒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每年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各地会举办菊花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人们在赏菊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菊花的美丽,更能感受其蕴含的文化品格。
饮菊花酒的习俗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民间认为,重阳节饮用菊花酒可以祛灾祈福、延年益寿。如今,虽然菊花酒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饮品,但在重阳节期间,仍有不少人会特意酿制或购买菊花酒,以传承这一古老的习俗。

图4:插茱萸
古人认为茱萸具有辟邪、消灾的作用,因此在重阳节当天,会将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插在头上、门窗上,以祈求平安吉祥。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其果实具有特殊的香气,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吉祥之物。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其制作工艺多样,口感丰富。

图5: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有着美好的寓意,“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高寿”。在重阳节当天,人们会制作或购买重阳糕,与家人一同分享。长辈们会将重阳糕分给晚辈,祝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业进步、事业有成;晚辈们也会向长辈献上重阳糕,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与关爱。

图6: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登高、赏菊等习俗历经千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借庆祝重阳节,可深入了解古代民俗、诗词、哲学等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自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敬老节”后,它成为表达对老年人关爱与尊重的重要节点。节日期间,社会各界以志愿者探养老院、提供免费服务,学校开展敬老教育,家庭中子女陪伴长辈过节等形式,传递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既延续传统节日情感价值,又营造尊老敬老氛围,助力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与社会和谐。
秋意渐浓,风里已染上了几分清爽的凉意,漫山的枫叶也悄悄褪去翠绿。这个重阳节,愿我们都能放下忙碌的琐事,带着对传统的敬意、对长辈的关爱,走进这美好的秋光里,在秋光中收获温暖,也将温暖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