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首页
  • 学科专业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电子商务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人工智能
  • 师资队伍
    • 辅导员队伍
    • 教师队伍
  • 教学条件
    • 实验室
    • 实践基地
    • 校企合作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就业工作
      • 考研风采
      • 就业风采
  • 教研科研
    • 教研论文
      • 部分论文展示
    • 教研项目
      • 部分项目展示
    • 科研论文
      • 部分论文展示
    • 科研项目
      • 部分科研项目展示
    • 其它成果
      • 部分专利证书展示
  • 科技创新
    • 竞赛领队
    • 专业社团
    • 赛事介绍
      • 通用赛事(面向学校学生)
      • 通用赛事(面向学院学生)
      • 专业赛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赛事
        • 网络工程专业赛事
        • 物联网工程专业赛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赛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赛事
        • 人工智能专业赛事
    • 赛事总结
  • 公共服务
    • 网友留言
    • 下载服务
      • 毕业相关
      • 各类申请
      • 教学工作
    • Office教材展示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AI赋能,智创未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微专业宣讲圆满结束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1-12


图1:微专业宣讲

在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变革的时代,掌握“AI+跨界”能力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顺应社会需求,提高我院学子就业竞争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5年11月11日中午,在A栋报告厅成功举办了微专业宣讲。本次宣讲由人工智能专业教研室主任孙建言老师主持。


图2:适应时代浪潮

首先,孙建言老师指出,当今AI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已深度渗透日常生活。比如抖音等平台上,AI生成的歌词、歌曲及视频愈发逼真,几乎难辨真假。他强调,AI改变每个人生活的时代已然到来,这是无法回避的趋势,大家必须主动适应时代浪潮,习惯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改变。


图3:了解AI的实用价值与使用方法

然后,孙建言老师以全球最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的热门项目为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AI的实用价值与使用方法。该项目源来自一名20岁大学生的课后作业,经不断完善后在开源社区迅速走红。对此,他分享了一句深有感悟的话:“AI编程的真正门槛不在于AI会不会做,而在于你会不会跟AI有效合作。”


图4:布局AI相关人才培养

对此,我校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前布局了AI相关人才培养,“AI+X”微专业应运而生。该微专业旨在精准对接时代趋势,打破学科壁垒,聚焦智能运营、交互体验、虚拟世界构建等前沿应用场景,通过“基础筑牢+应用实战”的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搭建坚实的AI技术底座、锤炼跨领域创新能力,从而抢占智能时代的职业先机,成长为赋能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图5:同步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与AI创新训练班

在2022至2023年期间,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联合创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并同步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与AI创新训练班,还组织了2023届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同学,前往沈阳科大讯飞总部参观学习。


图6:微专业学员屡获佳绩

在2024年,学院正式独立开办“人工智能+”微专业。共有33位同学参与其中,且均收获颇丰:第一门课程《人工智能导论》结课后,每位同学都成功考取了阿里巴巴旗下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在各类省级AI赛事中,该届微专业学员也屡获佳绩——刚落幕的2025届辽宁省中软国际卓越杯AI挑战赛上,我校斩获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及若干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得者以正在筹备毕业设计和实习的大四同学为主。


图7:“AI+X”微专业呈现出显著革新

相较于学院以往的人工智能微专业,2025届“AI+X”微专业呈现出显著革新。学院结合过往办学经验,对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展开深度调研与系统规划,梳理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后,明确了本届微专业的核心方向并命名为“AI+X”。它与去年的微专业存在本质区别:去年的课程体系聚焦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理论与技术基础;今年则新增AI+直播电商、AI+移动游戏开发、AI+虚拟现实、具有智能等跨界应用方向,将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实际落地场景全面融入课程。核心调整体现为:相较于去年,本届微专业降低了算法等理论内容的难度,同时大幅拓宽了应用领域,更贴合产业实际需求。


图8:微专业的修读相关信息

最后,孙建言老师介绍了该微专业的修读相关信息:课程需3个学期(约一年半)完成,共设置了6门课程、合计13个学分;结课后,学生可获得学校颁发的6个素质学分及相关结业证书。他诚挚的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通过此次微专业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技能、锤炼综合素质,更可以增强未来社会竞争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拓宽道路。


图9:宣讲圆满落幕

本次宣讲圆满落幕!活动不仅让 “AI+X”微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项目、企业招聘等核心资源被学生广泛知晓,更有力的推动了学院微专业的建设发展,助力课程体系实现动态化更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

上一:“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经验分享会及考前培训

下一:家校携手,共育英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家访分享会议顺利召开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中国科技创新网
  • 辽宁省本科教学网
Copyright ©大连科技学院数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