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迎评促建

聚力提升教学质量,积极迎接审核评估——经济管理学院基础教研室举行联合磨课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9-05

       为积极响应审核评估要求,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授课水平,学院基础教研室于 2025 年 9 月 5 日组织各课程组开展联合磨课活动。16 名教师齐聚一堂,围绕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三大核心环节深度研讨,在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中夯实教学基础,为后续高质量教学注入新动能。

       管理学课程组:聚焦实战打磨,精准破解教学难题

       活动伊始,王俊峰院长发表开场讲话,深刻阐释磨课与审核评估的内在关联。他指出,审核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的 “试金石”,而磨课是教师雕琢教学细节、提升专业能力的 “练兵场”,要求管理学、会计学课程组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深度交流切实解决教学痛点,为学生打造更高品质的课堂。

       在管理学课程组研讨环节,王俊峰院长、徐雯教授、李逊教授先后进行说课展示。三位教师从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架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流程设计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全方位呈现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并针对 “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性” 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相互提出极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现场氛围浓厚。

       会计学课程组则以 “实战授课” 为核心开展磨课。马可心老师率先进行 10 分钟说课,凭借清晰的逻辑与扎实的功底,为后续研讨奠定良好基础。此次磨课重点聚焦新进教师党思旗,她先以 3 分钟说课梳理教学思路,随后围绕会计学第二章第四节 “会计记账基础” 开展 17 分钟课程讲授,重点解析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大核心知识点。

       授课结束后,现场领导与教师展开多维度点评。马瑄院长充分肯定党思旗老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称赞其板书规范清晰、授课流程完整,同时建议通过 “对比表格” 形式直观呈现两种记账基础的差异,帮助学生快速区分重难点。王俊峰院长结合授课对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缺乏管理类知识基础)提出针对性建议,强调需降低教学难度,引用电子商务专业相关企业案例,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徐雯教授、李逊教授也纷纷建言,建议结合学生知识背景优化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提升 PPT 的逻辑性与美观度,助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经济学课程组:创新教学思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经济学课程组研讨由纪晓丽老师主持,她开宗明义强调磨课的重要性,提出 “以磨促学、以研促教” 的理念,鼓励教师们把握此次学习机会,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共同成长。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研讨环节,周旭老师围绕《短期成本函数》展开说课。针对该章节 “计算多、公式多、画图多” 的特点,结合 OBE 教学理念,他提出 “知识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的教学模式 —— 以企业实际成本案例自然导入,系统讲解七大成本类型,并设计趣味记忆口诀,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与知识吸收率。姜雪老师则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围绕《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分享教学思路,主张引导学生自主搭建生产函数模型,同时融入 “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等思政元素,借助课堂讨论与学习通数字化工具,让理论知识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王景煜老师带来《短期生产函数》试讲,通过 “回顾旧知 + 贴近生活案例(学生绩点)” 的方式引入新课,结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层层递进讲解,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门槛。纪晓丽老师点评时肯定其 “教态自然、案例鲜活、表达清晰”,同时建议减少手势频率、结合公式讲解图形、优化教学顺序;其他教师也围绕 “如何提升学生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等问题深入探讨,为教学优化提供更多思路。

       随后,纪晓丽老师梳理微观经济学整体教学流程,明确 “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到生产者行为理论,围绕利润最大化公式引入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分短期、长期展开教学” 的核心逻辑。针对 “思政元素丰富但缺乏企业实际成本数据支撑” 的难题,教师们集体 brainstorm,确定后续数据收集与案例补充方向,为教学质量提升扫清障碍。

       在《经济法》教学研讨环节,陈贺军老师以严谨又不失幽默的风格,围绕《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展试讲,清晰解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经营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并详细介绍欺骗性交易、商业贿赂等 7 类具体情形。纪晓丽老师建议进一步放大 PPT 案例内容、通过板书补充总结要点、完善法律责任相关知识讲解,让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完整性。

       统计学与大数据课程组:聚焦重难点突破,构建进阶教学体系

       统计学课程组以《应用统计学》6-8 周教学为核心,针对 “方差分析、SPSS 操作、假设检验” 三大重难点展开研讨。王琳老师指出,该阶段是课程承上启下的关键,需让学生理解方差分析 “分解变异判断因素影响” 的逻辑,通过案例教学指导 SPSS 数据录入、参数设置与结果解读,同时梳理假设检验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与步骤;她还建议尽早布置期末实训报告,明确要求并细化课程大纲教学安排。

       相飞老师、李丽老师、薄文老师分别结合教学经验补充建议:相飞老师主张用 “不同教学方法对成绩的影响” 等案例讲解方差分析,预留 SPSS 课堂实操时间;李丽老师提出先复习描述统计再深入方差分析,制作 SPSS 操作指南供课后复习;薄文老师建议通过小组讨论深化方差分析理解,结合考题强化 SPSS 操作,培养学生假设检验的反证逻辑。

       大数据分析方法课程组则围绕 Python 教学展开研讨。周玮庆老师明确 6-8 周 “基础→进阶→应用” 的教学逻辑:第 6 周深入集合与字典、讲解函数,夯实数据结构与代码复用基础;第 7 周引入 Numpy,从数组、矩阵到简单统计,搭建数值计算框架;第 8 周学习 pandas 的 Series、DataFrame 及数据读写、统计计算,实现从工具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过渡。王琳老师建议结合 “字典存学生信息、集合去重” 等场景讲解知识点,薄文老师提出通过 “学生自主编写简单函数 + 教师点评优化” 的方式提升教学实效,确保知识连贯递进。

       活动最后,孟畅老师分享财务管理 B 课程教学思路,通过说课梳理课程 “资金筹集 - 投放 - 运营 - 分配” 的知识框架,结合 “大学生生活费用规划” 案例讲解财务管理概念与特征。马瑄院长点评时肯定其对基础理论的清晰梳理,同时指出案例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建议调整磨课重心 —— 减少说课时间占比,聚焦 “如何将抽象理论通俗化”“如何设计互动环节” 等实操层面,进一步提升课堂讲授实效性。

       此次联合磨课活动是学院基础教研室以实际行动备战审核评估的重要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更实现了教学经验的深度共享与教师能力的协同提升。未来,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以此次磨课为契机,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顺利通过审核评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