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迎评促建

以研促教共成长,深耕课堂提质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研室开展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9-05

       为积极迎接审核评估工作,帮助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5年9月5日下午1时,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于C301教室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磨课活动。本次活动以“打磨优质课堂”为核心目标,采用“备课—试教—评议—改进”的闭环模式,为新教师搭建实践与交流的平台,营造“老带新、共进步”的教研氛围。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瑄教授、教研室主任解春红参与指导,三名青年教师依次登台展现教学风采。 

       活动中,曹越月、于思雨、刘威三位青年教师围绕课程核心知识点展开教学展示。曹越月老师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为主题,通过英国“圈地运动”与《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结合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社会救济思想,生动阐释了社会保障制度从“惩罚性救济”向“政府责任”转变的历史逻辑。她通过“羊吃人”“72,000名流浪者被处决”等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的深层关联。

       于思雨老师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依托,采用“案例驱动+多元互动”模式,以“试用期解除合同纠纷”“加班费计算争议”等时事新闻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我国标准工时规定,并延伸探讨其作为其他工时制度基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综合计算工时制”等特殊情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刘威老师在《劳动保障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以“量的研究方法”为主题,紧扣劳动保障专业“政策性、实践性”特点,将抽象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写作步骤,同时结合流程图、案例对比和工具演示构建“基础-应用-拓展”三阶支架,有效降低了学习门槛,助力学生将量的研究精准落地于劳动保障论文写作,提升实证价值与学术严谨性。

       试教环节结束后,听课教师从教学目标、环节设计、互动效果等维度展开深度评议。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瑄教授从教学基本功角度提出改进方向,一是加强板书规范性,注重框架梳理与关键词提炼;二是提升PPT制作质量,避免文字堆砌,善用图表、视频增强直观性;三是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度。教研室主任解春红针对新教师共性问题提出建议,一是优化语速与节奏,避免“赶进度”现象;二是突出教学重难点,通过板书设计强化逻辑层次;三是精选课堂案例,确保与知识点紧密贴合。

       教研室主任解春红总结道:“磨课不是终点,而是教学能力提升的起点。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形成‘备—磨—讲—思’的长效机制,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瑄教授也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路径,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将以此次磨课活动为契机,持续深耕课堂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