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图1大暑来历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来历与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及农耕生产需求紧密相关。“大暑”意为“炎热之极”,此时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最强烈、气温最高的时期。
图2大暑物候
大暑有三候,是古人根据此时的气候和自然现象总结出的物候特征: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萤火虫开始大量出现。古人观察到萤火虫多在腐草丛中活动,便误以为它们是由腐草变化而来。
二候土润溽暑:“溽”指湿润闷热,此时土壤被雨水浸润得十分潮湿,空气湿度也大大增加,天气变得闷热难耐,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中,体感湿热黏腻。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期间,由于气温高、蒸发旺盛,容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常常会有雷雨出现。
图3大暑习俗
在北方人们通常喜欢喝羊汤(“冬病夏治”,温补驱寒)、吃面条(“二伏面”,易消化,搭配黄瓜、麻酱解腻),还有“晒伏”(晒衣物、书籍,利用烈日杀菌防潮)。南方人们通常喜欢吃仙草喝老冬瓜汤(祛湿)。
图4养生指南
饮食:清热祛湿,顾护脾胃。多吃清热解暑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苦瓜、丝瓜、西瓜等,能帮助缓解暑热也可搭配荷叶、莲子、薏米煮水,健脾祛湿。忌贪凉伤脾胃,补充营养与水分。
起居与运动:防暑降温,规律作息。外出时注意做好防晒,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适当锻炼,避开烈日,可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运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别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冰饮。
大暑的热浪终将渐歇,作为夏天的尾声,它既带着最后的热烈,也悄悄铺好了秋收的序章。此时不妨顺应时节,多吃些清热祛湿的瓜果,午后偷个闲打个小盹,傍晚到树下吹吹晚风。别让暑气扰了心神,守住一份从容,便是对这盛夏最好的告别,也为迎接秋日的清爽做好准备。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