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家校协同育人理念,搭建家校沟通的坚实桥梁,切实解决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面临的不同难题,我院学生辅导员李贞、李娇和魏明明于2025年暑假期间开展了家访工作,让教育的温暖从校园延伸至每一个学生家庭。
此次家访工作中,我院辅导员从心理、纪律、成绩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力求做到精准施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图1:李贞老师家访
李贞老师前往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他围绕实践能力突出,但学业与实践反差显著的同学展开讨论。他深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并安抚了父母因学生挂科而焦虑的心情,并肯定了学生实践优势。再分析挂科主因——时间管理失衡、重实践轻理论、兴趣与课程要求偏差。给出时间规划、学习互助等专业学习建议,并对比IT就业与考公考编的发展路径。最后明确家长、学校与学生未来将继续共同努力的方向,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转变沟通方式、老师持续跟踪帮扶等。
图2:李娇老师家访
李娇老师前往天津市滨海新区,针对在考试过程中存在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家访。向学生及家长明确作弊对诚信原则与校规的违背,阐明诚信对学业及未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悔改纠错、端正学习态度。并联合任课教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梳理薄弱点、安排小组答疑,通过每周沟通动态跟踪调整进度,助力弥补知识漏洞、增强学习动力。关注到学生因违纪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联系心理老师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缓解自卑沮丧等情绪。强化家校协同,引导家长重视并加强家庭监管,通过每日关注学习进度,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推动学生全面改进成长。
图3:魏明明老师家访
魏明明老师前往内蒙古通辽市,对在校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学生展开家访。她与学生家长一起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分析适合学生本人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避免学生因此出现情绪波动影响学业。通过了解学生成长经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剖析该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风险,与家长沟通达到家校共育的约定,一起为学生提供心灵上的关心和爱护。
此次家访活动,是串联学校、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键纽带,更是推进养成教育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打破了在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让老师走进学生家庭,既能将学生在校的成长细节精准传递给家长,也能深入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家访工作,不断深化教育体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新闻中心